近日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在柳葉刀雜志子刊《EBioMedicine》發表了關于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的最新研究成果,題為“微針陣列交付的重組冠狀病毒疫苗:免疫原性和快速的翻譯發展”( Eun Kim et al, Microneedle array delivered recombinant coronavirus vaccines: Immunogenicity and rapid translational development, EBioMedicine (2020). DOI: 10.1016/j.ebiom.2020.102743),該疫苗在小鼠中進行測試時,通過指尖大小的貼片遞送的疫苗會產生對COVID-19特異的抗體,其數量足以中和病毒。
與剛剛進入臨床試驗的實驗性mRNA候選疫苗相比,匹茲堡冠狀病毒疫苗(簡稱PittCoVacc)遵循了一種更為成熟的方法,其使用實驗室制造的病毒蛋白片段增強人體免疫力。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稱為微針陣列的新穎方法來遞送藥物,由指尖大小400小針的貼片組成,可將刺突蛋白碎片傳遞到皮膚,以提高藥效,增強免疫反應,貼片像創可貼一樣使用,然后完全由糖和蛋白質碎片制成的針頭溶解到皮膚中。
研究人員基于將天花疫苗用于皮膚的原始刮擦方法的基礎上開發了這種方法,可以提高疫苗效率和可重復性。經過基因工程改造以表達COVID-19穗狀蛋白的培養細胞,可以進一步堆疊以提高產量。蛋白質的純化也可以工業規模進行,大量生產微針陣列涉及使用離心機將蛋白質-糖混合物旋轉成模具,一旦生產出來,疫苗就可以在室溫下放置直至需要使用,從而降低運輸或儲存過程中的冷藏需求。
當前研究人員尚未對這些動物進行長期追蹤,但研究人員指出,接種MERS-CoV疫苗的小鼠產生的抗體水平足以中和該病毒至少一年,COVID-19的抗體水平疫苗接種的動物似乎遵循相同的趨勢。重要的是,即使經過γ射線徹底滅菌后,COVID-19微針疫苗仍能保持其效力,這是制造適用于人類疫苗的關鍵一步。目前正在申請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研究性新藥批準,以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開始一項I期人類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