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方面實現預期的可持續發展成果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追求其中一些目標會如何影響實現其他目標的進展?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團隊的一項新研究旨在解決這些問題,以幫助理解這些目標之間可能的協同作用和權衡取舍。追求可持續發展給科學家們帶來了許多挑戰,他們需要確定最有效的方法來實現健康,教育,貧困,能源,環境和其他許多方面的預期成果,如何追求實現這些目標,以及其他目標實現的相互影響,發表在《自然可持續性》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匯集了教育與氣候變化之間的幾種不同聯系,并對其進行了綜合評估。
研究作者及執行IIASA過渡到新技術計劃主任的Shonali Pachauri解釋說,我們研究了教育程度的變化如何同時影響人口增長,經濟增長,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脆弱性。之前的研究已經考察了教育在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脆弱性中的作用及其與人口增長的關系,同時,我們的研究也將這些多重影響整合到了一個分析中。
該小組希望通過研究解決兩個主要問題:首先,他們想確定教育程度的提高對導致氣候變化排放的凈影響,因為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可能導致更高或更低的排放。其次,他們詢問如果提高教育水平,在欠發達國家中將有多少弱勢人群。
研究結果表明,提高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會大大改善脆弱性,換句話說,如果人們努力提高其教育水平,那么他們遭受氣候變化的脆弱性就會大大降低。相反,如果教育進步大大減慢,人口將更加脆弱。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最令人驚訝的結果之一是,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往往會導致氣候變化的排放量略有增加,許多其他研究發現,人口增長放緩導致排放降低。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作者發現,如果考慮到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口減少所產生的排放量的減少可以被教育所提供的經濟增長的提高所抵消。第二個意外發現是教育對脆弱性的正面影響。如果將來發展中國家能夠實現樂觀的學歷提高,那么根據人類發展指數衡量的脆弱性下降幅度可能會很大。
作者指出,這項研究的結果是初步的,特別是因為教育可以以多種方式影響人類和社會,而這些方式都與氣候變化有關,因此,他們僅考察了其中的一部分。改進的教育可以例如加快新技術的開發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或者可以改變消費方式或政治行為,這些可能的影響未包括在分析中。該研究的結果將有助于為圍繞旨在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改善人類福祉同時保護環境的政策的討論提供信息,并非所有的政策都能很好地實現這些多重目標。
研究人員稱,世界是復雜的,所以我們不應該期望解決方案會很簡單。改善教育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對人類和社會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我們發現,降低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脆弱性也是正確的。在同時,我們不應該期望它也能減少驅動氣候變化的排放量;我們仍然需要其他方法來實現這一目標;減少排放量需要改變全球能源系統,基本上不再使用化石燃料。